欢迎进入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两组活动>>正文
健康年级备课组第六次活动
11月28日,上午第一节课,健康11班的左敏毓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教研课课,课题为《看菊花》。
《看菊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习新笔画斜钩。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然段,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朋友,秋天到了,公园里的菊花开的可美了!(出示图片)今天,我们就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看一看
2、板书:看菊花。指名读,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学生练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我 去 一片片 开放 可 也 不怕冷
看菊花 爸爸 妈妈 迎着 寒风 都 很
黄的 白的 淡绿的 紫红的
(2)开火车读、齐读
(3)练习用“去”、“可”扩词
(4)为“去”、“开”、“冷”、“白”找意思相反的词
三、再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1、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自然段,学习数自然段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自然段的区分以开头空两格为明显标志,在此基础上,带着学生在自然段开头标注上序号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正音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时候,有谁,到哪里,做什么。
练习用“什么时候,谁去哪里做什么”说话,先同桌交流,再指名说
3、指导朗读,爸爸妈妈带“我”去看菊花,“我”心里怎样?
一起读出小朋友高兴的心情(齐读)
五、写字指导
1、学习新笔画斜钩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第一节课,黄金时间,在自己的班上《看菊花》。《看菊花》是一篇记叙类的文章,是学生上学到现在接触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篇章,涉及到了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段。在备课的过程中,翻看教参教辅,给出的建议是教师应直接告知学生这一概念。查阅资料,首先自我明确了什么叫做自然段,知道了自然段最主要的标志是开头空两个字。介绍了这个知识以后,我就让学生来找课文中有哪些地方是空两个字?学生也很配合,很认真,很仔细,将文章中所有出现类似空白的地方全都找出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却总也说不出正确答案。这个环节中,花费了超出我预期的时间,最后在大家的共同讨论,在一点一点的纠错中找出了正确的段落。在与听课老师的交流中,我也明白了问题所在。对于低年级的教学来说,更多的时候需要老师的示范,学生跟着老师的步子,学着老师的样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如果我在教学自然段的时候,能够拎出其中的第一小节,结合前面学过的《秋姑娘》,让学生通过对比,自己去发现其中的不同,这时再加以引导,适时出示自然段的概念,学生的印象就会更加深刻,真正到达一个水到渠成的效果。从而在教学中更多的让学生学会方法与技能而不是纯粹、简单的知识。
对于刚接触这样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来说,基于低年级学生的学情,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读通课文,最好做到课文熟读成诵。基于对孩子家长文化素质的了解以及在日常教学中对于孩子认知水平的把握,我觉得这篇课文对于健康11班的孩子来说应该不成问题。所以在起初感知课文的时候,采用了整体朗读的方式,其中却不乏“滥竽充数”的存在。在讲台上,我看到有些小朋友是在张大嘴巴读,但眼神却已经很空洞,纯粹是用听力,用不入耳的听力来支撑自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不走心的学习,是虚假的学习。我也明白了,难怪每天的课堂大家都在认真听,课后的强化训练中却总有小朋友出现差错。诚然与每个人的认知水平有关,但同样的35分钟,“浑水摸鱼”现象应该是问题的深层所在。真正有效的教学应该抓住每一个小朋友,至少让“漏网之鱼”少些。
在明确自然段之后,让小朋友们分段朗读。拔高了学生的自学预习能力,读得还不够充分,还不够到位。美国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曾说,朗读是让孩子热爱阅读的唯一而重要的方式。相比默读,朗读更富于乐感,它是一种音乐化的语言。在本节课的朗读教学环节中,明显训练不足,学生对于文本还是不太熟悉。周老师的建议是可以多请几组小朋友来分段朗读,有对比的朗读更能发现问题,这样也有利于老师发现不太熟悉文本的小朋友,利于后面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课堂的生成和我的预设不一致的时候,我该如何运用教育机智去挽回我的课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时候将这句话重新拾起了。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