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两组活动>>正文
学期信息、科学课程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信息技术和科学教研组第六次活动
科学老师反思:
一、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1、目前对于《科学课程标准》的认识较浅,研读的还不够深刻,所以课堂的教学方向可能还有所偏颇,所以需要继续努力学习科学课表,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以学论教。
2、阅读《科学课杂志》以及相应的多媒体,完善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建构,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更好的回答学生的问题,在我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会提出很多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教学相关,而有些问题却与教学不甚相关,但是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所以更好地认识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才能更好地面对这些突发问题。因为小学科学的课堂是突发状况最多的,所以需要教师有着丰富的知识。
3、小学儿童科学素养的提升除了课堂之内,其实更多的需要很多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由于我个人以及其他种种的原因,并不能组织很多的活动,这是我之后需要积极努力的方向。
4、积极反思,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与反思,认真进行教后小结,是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与总结中不断进步与提升。
二、做好课堂教学常规工作
1、好好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以及内容的递进弄清楚,更好地奥杰教材的结构、重点和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适当补充教学资料,更好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2、了解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他们的兴趣爱好,运用最近发展区等理论,思考如何将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
3、精心准备实验。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最为显著的特点,所需的材料广泛,但是三年级的科学实验所需的器材大多需要教师自己准备或者制作。对于教材的准备不充分导致我的实验器材往往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以好好准备实验器材,准备适用的甚至说是优质的实验器材是十分重要的,好的实验器材也有助于课堂教学吗,这是十分重要的。
4、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欲望的激发,当做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来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但是这种好奇心还停留在好玩,新奇的表面层次上,我们要积极促进,以好奇心为引子,及时地把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自信探索、思考的积极性,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动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5、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情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的个体差异会导致每个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的不同。但是基本知识和技能是每个学会说呢过都应该掌握的,所以抓好这些东西,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抓好知识的应用
三年级的科学知识大多与生活紧密联系,要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下学期,我将继续努力,为我深爱的科学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信息老师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要想在本世纪不成为新的文盲,就必须学会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如今,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小学迅速得到普及和发展。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如同“读、写、算”一样成为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同时信息技术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那么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基本能力呢?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合理安排,因地适宜、因材施教。
尽管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信息技术应用的真正价值学生们很难感受到,好像懂与不懂信息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并没有带来什么不便,且各个学校的设备与学生人数都不同,能否达到一人一机,让学生多上机练习等等多方面的原因,所以学校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合理安排、因地适宜、因材施教。所为“三人行必有我师”,因此我在带领学生上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时,并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水平的实际情况分组,将两人分为一小组,一种是把操作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另一种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混合搭配,分在一组,并在小组中选出负责人,进行管理。这样基础好的学生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各组基础好的学生也可以相互交流。这种分组合作的方法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效率也明显提高,另外组与组之间还要进行“较量”,互相促进。
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若询问一个班的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全班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更要吸引他们,要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使他们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下自主的学习,从而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造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讲多练。小学信息技术课的课时安排少,学生盼着上信息技术课,如果坐在机房里,只能眼睛看着老师讲,那么原有的兴趣就会被消磨掉。在学生练习操作或完成任务时,可给学生播放悦耳的轻音乐,创造愉悦的课堂环境;这样学生有了极强的参与意识,从而创造出一种愉快的学习环境。
2、利用形象比喻,变抽象为形象,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教学中一些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应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例如:在介绍文件名的知识时,学生往往不明白文件名为何要由基本名和扩展名两部分组成,我就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人的姓名一样,你的姓名是由姓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来区分各种类型的文件。”诸如此类的比喻,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穿插游戏,安排竞赛,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爱游戏是孩子的共性。电脑游戏由于具有极强的交互性、趣味性、挑战性,对孩子们来说更是挡不住的诱惑,电脑游戏的趣味性、刺激性、挑战性能开发智力,培养儿童的敏感性。对于基本技能的操作(如键盘、鼠标的操作),如果不注意加强兴趣教学,学生是很难掌握操作技能的。例如在进行键盘和鼠标的操作练学时,我有时安排游戏类比赛。这样,不仅使学过的内容得以理解和消化,还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整合学科,多面发展。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更应注重把所学的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记事本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写作文,并且对作文进行修改等;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语文、数学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等,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四、用好“小老师”,师生相互协作。
上信息技术课,教师的辅导量大,经常是多个同学同时提问,教师常常辅导不过来,就应开办兴趣小组,辅助课堂教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学习的需求,办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通过课外兴趣小组的学习,学到更多的计算机知识,而这些学生回到班上,就能成为老师的小助手,在课堂上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这样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主动练的集体自主活动旋律,又使知识掌握得又快又好,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间的团结协作。同时开办兴趣小组,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也为参加各项活动做好了准备工作,如参加市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比赛。因此开办兴趣小组,可为一举多用,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操作技能。
五、组织竞赛,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后,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于是组织开展一些计算机竞赛活动,比如“打字小能手”、“小小画家”等,这些竞赛的举行可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成,提高了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上好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要使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让学生在玩中练,练中学;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去;要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学习潜能,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