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正文
泱泱华夏,历史的长河中,古人留下了太多经久不衰的美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与力量源泉,为了培养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亲切感,美术组老师们尝试将传统纹饰融入到美术课堂活动中。
2024年3月21日下午,以“立足大单元背景,古今聚“绘”——传统纹样与现代生活的邂逅”为主题的美术活动在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成功举办。江宁区美术教研员刘小康老师以及江宁区小学美术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分为两个会场,报告厅会场的第一节课由我校陶雅萍老师执教《屋檐上的表情包》,以文物人面瓦当图片导入,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瓦当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作业形式教授学生用吹塑纸板画的形式表现一片人面瓦当。根据难易程度不同,以分层的形式展现。本节课充分发挥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通过挖掘南京本土文化,将古代瓦当与现代表情包相结合,实现跨时空的对话。
录播教室会场同时进行的是我校蒋源慧老师执教的《边饰之美》。蒋老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结合,把AI机器人带入了课堂之中,通过帮助AI机器人修复数据为任务线贯穿课堂,逐步引出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创作花边纹样、展示花边作品。本课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到了艺术创造的乐趣,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增强了文化自信。
第二节课是由麒麟科创园小学的胡锦婷老师执教的《青花纹饰》,通过欣赏图片观看视频等活动,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青花纹饰的创作方法,在实践中感受青花瓷器上传统纹饰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与此同时录播教室会场我校田格老师正在执教《花时花“饰”》一课,田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解传统纹样中的宝相花的造型、纹饰、寓意等,以长安三万里为契机导入,以文创店为作业呈现方式,学生自己亲身实践拓印包袋、衣服、扇子等,将传统纹饰结合生活用品,
在宝相花的设计与拓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纹样的审美能力与动手能力,体会传统纹样的美学造诣。
四节课课例观摩后,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许昳清老师进行了题为《古今聚“绘”——儿童视域下传统美术传承与创生的实践探索》的讲座,从大单元教材内容选择、教学策略和表现形式三个方面阐释了儿童视域下传统美术传承与创生的实践探索 ,立足大单元背景,从教育中的儿童立场出发,开发中国传统文化中符合小学学情的美术课堂实践活动,开辟美育教学的新路径。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