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两组活动>>正文
以乐为桥 共赴森林之约 —— 音乐教研组第三次教研活动
2025 年 3 月 19 日下午,音乐教室内乐声悠扬、童趣盎然。音乐组李老师以一节别开生面的《森林狂想曲》公开课,带领五年级(3)班学生走进自然与音乐的奇妙世界。组内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新课标下音乐课堂的创新实践。
课堂伊始,李老师以一段沉浸式音频导入 —— 潺潺溪流、婉转鸟鸣、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交织成天然乐章,学生们闭眼聆听,仿佛置身神秘森林。“同学们,你们听到了哪些声音?猜猜今天的音乐主角是谁?” 问题抛出后,学生们纷纷举手,从 “蟋蟀的琴声” 到 “大象的脚步声”,想象力在交流中迸发。
随后,李老师结合课件展示《森林狂想曲》创作背景,介绍作曲家吴金黛深入台湾森林采集自然音效的故事,并引导学生分段赏析乐曲结构。在节奏练习环节,她巧妙运用奥尔夫乐器(响板、铃鼓、沙锤),将学生分为 “动物组”“自然组”“旋律组”,通过多声部合奏模拟森林中的声音对话。当《森林狂想曲》旋律响起,学生们或用响板模仿啄木鸟啄木,或用铃鼓演绎暴雨来袭,课堂瞬间化作动态的 “声音森林”。
亮点环节中,李老师鼓励学生即兴创编:“如果森林里来了新客人 —— 一只会跳舞的火烈鸟,你会用什么节奏欢迎它?”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以四拍子为基础,结合捻指、拍腿等身体打击乐,创作出充满童趣的节奏型,并大胆上台展示。
课后,音乐组教师围绕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音乐欣赏课” 展开深度研讨。
王博轩老师:“李老师以‘听 - 想 - 创’为主线,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融为一体,尤其是多声部合奏环节,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音乐表现力。”
张媛媛老师:“课件中的自然音效与乐谱同步呈现,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曲层次,这一设计值得借鉴。”
余岸翼老师:“即兴创编环节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在时间分配上可适当调整,让更多学生有展示机会。”
《森林狂想曲》一课打破了传统欣赏课‘听赏 + 讲解’的模式,通过情境化、任务化、合作化教学,让学生在“做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
正如李老师在课后所言:“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热爱。当孩子们能用节奏描绘森林、用旋律表达想象时,教育的种子已在他们心中发芽。” 未来,音乐组将继续深耕课堂,让更多学生在音乐中遇见更广阔的世界。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