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本研修>>正文
秋兰飘香,枫林如火。10月21日上午,江宁区小学数学暨周善伟数学名师工作室“推理能力”培养主题教研活动在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顺利举行,来自全区六十多位的数学老师和周善伟数学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参加了教研活动。本次活动以“培养推理能力,提升核心素养”为主题,分为课堂教学、案例分享、点评讲座三个环节。
课堂展示
课堂展示环节分别由晓庄实小的管旭春老师、董维芹老师、盛芳老师和土桥小学成航老师执教。四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将发展学生“推理能力”的素养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凸显了本次教研的主题。
第一节课由晓庄实小管旭春老师执教《商不变的规律》。管老师为了引领学生经历真实的推理探究过程,本课没有按照教材的编排直接给出规律,而是从某一个算式研究起,逐步提出一般化的猜想,拉长知识建构的过程。通过核心问题“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的探究,渗透“提出猜想——举例验证——获得一般结论”这一归纳推理的方法,让学生在细致观察下大胆提出猜想,在举例和思辨中感悟“广泛举例”、“举反例”等科学严谨的验证方法。通过本节课学习,发展了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素养。
第二节课由董维芹老师执教《加法、乘法交换律》。董老师以口算比赛作导入,在口算比赛中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对“加法交换律”提出猜想,并对猜想进行举例验证。验证环节学生用大量的正例来说明它的合理性,同时没有反例也说明它的合理性。接着引导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的探索过程,学生提出疑问“乘法、除法、减法有没有交换律呢”,学生参考加法交换律的探究方法,提出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选择一个猜想进行验证。在探索加法交换律时,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举例验证猜想,进行科学严谨的推理,最终得出结论:加法、乘法具有交换律。不仅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猜想的意识,还促进了学生举例验证的思考方法。
第三节课由盛芳老师执教《小数的加减法》。盛老师课前通过激活学生整数加减的计算经验,揭示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有联系吗?学生根据“整数加法”对“小数加法”进行类比猜想,并对猜想的结论进行推理验证。学生通过小数的现实情境、小数的意义、数形结合等方法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小结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讲授小数减法时,学生已有整数减法以及小数加法的笔算经验,因此教师放开手,让学生自主计算,总结小数减法的笔算方法。最后通过沟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类比推理的能力。
第四节课由成航老师执教《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成老师以“猜骰子点数”游戏为导入,从而引发学生思考游戏背后一定蕴含的数学规律,初步感受列举的策略。学生在经历用列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长与宽。通过长、宽和面积的变化规律,引发学生进行合情推理,再通过计算验证,使学生体会到结论需要进行科学论证才能验证,感受推理的方法和严谨。
案例分享
课堂展示后紧接而来的是两节案例分享,两位老师以培养学生“推理能力”的为导向,前期经过多次试教反复修改,最终形成定案。
石梦男老师分享的案例课题是《探索图形规律》。本课是从游戏导入、探究初试、深入探究、综合练习、课堂总结这五个步骤展开教学的。例题选用便于操作的扣子、小棒等学具,设计了两个摆图形的活动,层层递进,将活动串联起来,重在突出归纳的数学活动过程,在探索和运用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积累探索数学关系的活动经验。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过程,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程,发现规律、总结规律,促进学生不完全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通过验证规律和运用规律进行简单推算,经历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过程,促进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
王兆成老师分享的案例课题是《探索图形规律》。本节课以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为教学切入点,让学生对“比的基本性质”进行类比猜想,并对猜想的结论进行推理验证。推理验证环节学生通过列举大量例子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并将验证的范围从整数扩展到了小数、分数,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还基于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推理出比同样具有这样一个性质或规律,让思维进阶。从类比猜想到推理验证,引发学生多元思考,帮助学生主动建构新知,最终得出了结论:比的基本性质。不仅注重培养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类比猜想的意识,还促进了学生推理验证的思考方法。
点评讲座
上午半天的教研活动,区教研员周善伟主任、晓庄实小任照平校长、詹春花副校长、满慧主任全程参与。任照平校长作了简要讲话,对各位老师来晓庄实小参加教研表示欢迎,并勉励大家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
随后区教研员周善伟主任作了题为《“数学推理”的内涵解读与实践思考》的讲座。周主任首先提出三个问题:1.你是怎么理解数学推理的?2.平时教学、练习作业中是否注意学生推理能力的训练,是否会专门出一些运用归纳、类比、猜想的题目?3.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在教材中哪些部分体现的比较明显?引发了在座老师的思考。随后周主任从培养“推理能力”的现状、内涵解读和实践思考作了阐述,让大家受益匪浅。
“教无涯,研不止”,这次的教研活动,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更是一次理念的交流,为教师们提供了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有效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