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学管理>>两组活动>>正文
鼓声激荡童心 美育浸润课堂
—音乐教研组第二次教研活动
2.27日下午第六节课,音乐教室里,一阵阵时而轻快如雨、时而铿锵似雷的鼓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起伏。青年教师张媛媛以山西绛州鼓乐《滚核桃》为课题,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音乐公开课,将传统非遗艺术化作可听、可看、可玩的美育实践,获得组内老师的一致好评。
闭目听音:核桃滚落声中的想象力启蒙“请闭上眼睛,猜猜这段音乐描绘的是战场、节日,还是自然场景?”课堂伊始,张媛媛老师并未急于揭晓答案,而是引导学生闭目聆听《滚核桃》片段。学生举手描述:“像许多小石子从山坡上蹦跳着滚下来,有的撞在一起发出脆响。”随着老师展示真实的核桃并讲述曲目创作背景,学生们恍然大悟——原来鼓槌翻飞间,竟能惟妙惟肖地模拟出秋日核桃滚落的灵动画面。
花敲解密:鼓皮上的指尖舞蹈
当大屏幕播放绛州鼓乐表演视频时,学生们被演奏者“敲鼓边、磨鼓钉、蹭鼓面”的炫技手法深深吸引。张老师适时展开“花敲干打”知识卡,通过对比传统击鼓与绛州鼓乐的音效差异,让学生理解“非遗音乐的智慧藏在细节里”。她还现场用黑板模拟鼓面,以手掌拍击、指尖轻扫、笔杆敲打等手法,再现了核桃滚动、碰撞、跳跃的声响层次。
创意实践:课桌鼓乐队奏响青春节拍“没有专业鼓怎么办?我们的课桌、水杯、文具盒都是乐器!”在张老师的鼓励下,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用书本拍打模拟“渐强滚落”,用尺子刮擦椅子边缘表现“沙沙碰撞”,甚至将文具盒晃动作为“核桃散落”的音效。演绎了一段充满现代感的《教室里的滚核桃》。“原来音乐就藏在生活中!”同学们兴奋地说。
文化传承:让千年鼓乐焕发少年光彩
课堂尾声,张老师播放了绛州鼓乐传承人的采访视频:“老祖宗留下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对生活的观察和热爱。”学生们在讨论中提出“用电子音乐混搭传统鼓点”“用街舞动作设计击鼓姿势”等新潮设想。
全组教师在最后的评课环节里交流道:“这堂课打破了民间艺术‘只可远观’的刻板印象,用身体感知、生活化创编让传统文化真正‘活’在了孩子心里。”
张媛媛老师表示:“美育不仅是教孩子唱歌听曲,更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他们表达自我、理解世界的语言。”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