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
>>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正文
找准目的 提升质量——南京晓庄学院实验小学科学组教研活动报道
为探究培养我校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素养的能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发展,晓庄实小科学组与11月23日上午组内开展了上课研讨课活动。分别由王彩霞老师、周平老师、陈卓老师给大家带了三节课。此次活动还特别请到了江宁区教研室刘德云以三节课为基准,对科学老师的教学提出建议。
第一节课是周平老师执教的《摩擦力》。第一部分是一个导入交流活动,通过拧瓶盖活动、图片分析等认识摩擦力,分析了解到拉力与摩擦力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第二部分是一组对比实验,通过改变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分析改变摩擦力大小的办法,使学生了解到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第二节课是王彩霞老师带来的《点亮小灯泡》。第一部分是导入部分,王老师从生活中的现象引发学生关注点亮小灯泡的工作原理。接着引导学生细致的观察灯泡和电池的结构,基于对这两个元件的认识辨认出闭合电路的连接方法,并做出假设。第三部分学生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实验检验自己的假设并将电路图按“亮”与“不亮”分类。第四部分王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点亮小灯泡电路图的共同特征,并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描述。最后,王老师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手电筒的结构拓展延伸至开关的设计。让学生在亲历探究验证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产生继续研究小灯泡的动力。
第三节课是陈卓老师准备的《固体的混合与分离》。本节课以腊八粥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固体的混合作为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固体混合对于生活的意义。进而从固体的特征—质量和体积—为思考角度,猜测混合前后的质量和体积的变化。再由学生自由思考完成这一猜测的验证过程,进行小组实验,分析数据,获取结论。
针对这三节课,刘老师分别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改进意见。刘老师特别强调,科学课程的设计要依据自己制定的目的和重难点。决定活动是否好坏的标准是它能否准确地揭示科学现象,发展科学思维。这也要求教师自我对科学现象有准确的认识。作为科学课堂的重心,实验操作一直是教师尤为需要注意的内容。良好的实验操作设计以及实验材料的准备对于达到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随后刘老师对周老师实验中的材料选取,王老师的流程设计,陈老师的实验组织策略给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各个老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发表了自己对于科学课的理解和看法,氛围和谐,讨论热烈。
扫描二维码